文| 东方芙昕
编辑 | 东方芙昕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,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,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
谁能想到,曾经靠《战狼》系列火成“国民硬汉”的吴京,如今会裹在一堆争议里脱身不得。
当年李连杰作为前辈,好心劝他红了要低调,可他没听进去。
展开剩余90%后来不仅“假爱国”的说法传得沸沸扬扬,黑历史被扒出来,还牵扯到不少圈内明星,好好的一手牌,怎么就走成这样了?
从公众质疑到私人形象争议
吴京身上最先被热议的,是“假爱国”的质疑。
他之前代言过国产手机,转头就有人拍到他在公众场合用苹果,这事被翻来覆去说;他说话直来直去,那些“京式发言”被做成表情包在网上传,有人觉得他是故意博眼球;就连建军节发张穿军装的剧照,也被指责是蹭军人热度。
其实公众对明星的爱国表达期待高很正常,但单靠这些表面细节就定调“假爱国”,多少有点片面。
可吴京没及时出来说清楚,质疑声就慢慢积了下来。
后来又多了个“爹味”的标签,他宣传作品时总爱提自己吃过的苦,比如一句“我被坦克压过,你压过吗”,听着像在说自己付出多,实则让人理解成“你们没吃过苦就没资格评价”的意思。
观众看电影是看内容好不好,不是比谁吃苦多,这种说教式的态度,很容易让人心里不舒服。
毕竟不管明星多努力,最终还是要靠作品说话,拿吃苦当挡箭牌,反而显得不自信。
更让人意外的是私人生活里的争议,有人说他有大男子主义。
之前他和妻子一起上综艺兴旺国际投资,镜头里他对妻子不算体贴,跟平时塑造的“硬汉”形象反差挺大。
公众人物的私人形象其实也是口碑的一部分,硬汉不代表要忽略身边人的感受,这种反差一出来,不少人对他的好感度又降了一截。
影视投资双重失利
争议还没理顺,吴京的影视投资又接连出问题,简直是雪上加霜。
先说那部大制作《镖人》,本来阵容够亮眼,李连杰、谢霆锋都在主演名单里,一开始大家都挺期待,结果女主演成了“风险艺人”,剧组只能换人重拍。
吴京不只是主演,还兼着监制的身份,选人的时候没把好关,这事他也很难撇清关系。
原定2026年春节档上映,现在一换人,档期能不能赶上不好说,前期投的钱也面临亏损风险。
做影视投资,选角本就是关键环节,尤其是大制作,一点差错就可能满盘皆输,吴京这次确实有点疏忽。
再看另一部小成本电影《再见,坏蛋》,吴京是出品人还客串了一下。
这部片子成本不算高,还有其他几家公司一起投资,可上映后票房惨得不行,没几天就撤档了。
最后算下来,片方拿到的钱连零头都不够,几家公司一起亏了几百万。
小成本电影想靠口碑突围本来就难,加上当时吴京的口碑已经下滑,观众不买账也在意料之中。
投资电影不光要看项目本身,还得考虑自己的公众形象对票房的影响,这点他可能没考虑周全。
这两部电影一亏,吴京的投资眼光也被质疑。
之前他靠军旅片攒下的“票房锦鲤”名声,现在几乎没了踪影。
其实做投资总有赚有亏,但短时间内两部作品接连出问题,还是能看出他在项目把控上的不足,尤其是对风险的预判不够,加上自身争议的影响,亏损几乎成了必然。
圈内关系失和兴旺国际投资
吴京影视投资栽了跟头后,他在圈子里的人际关系问题也被翻了出来,最扎眼的就是没听李连杰的劝。
当年《战狼2》一爆火,吴京立马成了票房“定心丸”。
李连杰在圈里摸爬滚打多年,真心劝他红了要沉住气,学着夹尾巴做人,可吴京根本没往心里去,还说自己就算想收着也收不住。
前辈的话都是踩过无数坑才总结的经验,本可帮他少惹麻烦,他偏不听,后来那些是非,或许早因这事埋下头。
圈里人都觉得他飘没边了,一红就忘规矩,这么做很容易把人得罪光。
不光对前辈没分寸,吴京跟同行说话也没轻重。
有次活动,主持人让他评胡歌和张译,他说胡歌是帅哥、颜值高,张译是演技派。
这话听着像夸人,实则藏着胡歌没演技、张译没颜值的意思。
当时胡歌当场皱眉,张译愣在那儿没反应,要不是主持人赶紧圆场,场面更尴尬。
后来张译调侃他在台上跟猴子似的老上蹿下跳,胡歌也只说场面话应付,明眼人都能看出俩人心里不痛快。
在圈里混,公开场合说话得顾别人感受,一句话没说对,很可能搅僵同行关系。
更早前《战狼2》宣传时,他的话就让不少人不舒服。
记者问若观众觉得剧情夸张怎么办,他硬邦邦顶回去,说不爱看就去看美国片子,还显摆自己跳过楼、被坦克轧过、吃过蚯蚓。
观众提意见是想让作品更好,就算不认同,也不该用这么傲慢的态度怼回去。
拿自己的苦出来炫耀,反而显得眼界窄。
那时票房太好,质疑声没人当回事,可现在回头看,当时的态度早为后来口碑垮掉埋下了坑。
回应引争议
面对这么多争议和麻烦,吴京的应对方式却让人意外——他一直保持沉默。
不管是“假爱国”的质疑,还是“爹味”、“大男子主义”的标签,他从没公开解释过,也没靠法律维护过名誉,没作品的时候更是很少露面。
其实遇到争议,适当出来回应澄清,总比放任不管好,尤其是公众人物,口碑是靠维护的,不是靠等大家自己明白。
说起来,吴京其实有扎实的实力基础,早年在北京武术队练得特别苦,还拿过全国武术冠军。
拍《战狼》、《我是特种兵》那些军旅片,跳桥、跳楼、跳海这些高风险动作,他都不用替身,自己亲自上,这份对作品的认真劲儿,当年圈了不少粉。
可这些过往的成就,现在很难抵消当前争议带来的负面影响。
观众记不住老成就,只看眼前的表现,一旦口碑下滑,以前的好就容易被忽略。
更麻烦的是,吴京长期演爱国题材作品,把自己和“爱国硬汉”的角色绑得太紧了。
现在他想突破都难,戏路被死死限制住;连和他合作的导演,创作时也得考虑他的标签,不敢轻易尝试其他类型。
就像《镖人》是武侠片,本来想换个风格,可因为他之前的负面口碑和“爱国硬汉”的印象,观众还是不买账。
最后变成不管他拍什么,大家都先带着偏见看,作品成了也不算他的突破,败了就全算在他头上,陷入了恶性循环。
结语
其实艺人不该被一个角色绑死,要是早点尝试转型,或许就能避开这种困局,可惜吴京没抓住机会,现在想改,难度已经大了很多。
当初李连杰的劝告多实在,红的时候守住本心、保持低调,才能走得长远。
可吴京没听,反倒凭着一时的热度“放飞”自己,言行没了分寸,争议越积越多。
现在不仅自己陷在麻烦里,还牵扯到李连杰、胡歌、张译这些同行,连投资的电影也让合作方亏了钱。
要是当初多听一句劝兴旺国际投资,或许现在又是另一番光景了。
发布于:山东省道正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